Polycom
images/top-banner.jpg

中国制造的即视感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制造业发展面临新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中国制造 2025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于5月8日正式公布。规划提出了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国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贯穿此次规划的一个核心主线即“智能制造”。即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和模式的总称。

在过去的几年里,制造业厂商一方面在应对来自市场的巨大挑战,另一方面也在转变传统思路,朝智能制造的方向努力。比如,在应对地理距离遥远,且面临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团队进行沟通的局面时,制造企业纷纷选择利用视频会议作为一种协作工具,以保持整个价值链高效运转。

根据2011 Frost & Sullivan亚太地区视频会议终端研究报告,制造企业的采用率呈现9%以上的年增长率。普及最广的国家包括韩国、新加坡和澳大利亚,当地生产商在前沿技术的投资方面领先于竞争对手。而中国、印度和马来西亚等其他国家的生产商在过去的两年中重视程度有所上升,有望进一步推动视频解决方案在制造部门中的增长。

借助视频这一沟通工具,参与制定关键决策的企业高管能够与现场的同事们开展有效协作。他们还可以通过企业视频解决方案制定必要决策,并将其准确传达至价值链的其余部分。这意味着企业可以迅速应对任何状况,从而增加灵活性。这样一来,通过视频解决方案,制造厂商为价值链提供了一个面对面的沟通和协作平台。原本需要长途奔波才能举行的会议将被随时可以安排召开的视频会议所取代。

此外,由于业务部被视为组织的成本中心,他们往往在保持部门精简运营方面承受着很大压力。因此,对于它们而言,通过实施和充分利用视频协作等信息和通讯技术来获得最大的生产效率和成本节约尤为重要。与此同时,更多生产商也相信,利用同一通信和企业视频解决方案的优势,不仅可以应对面临的挑战,而且可以增加业务部门乃至整个价值链的协作和生产效率。

不管是德国提出来的“工业4.0”,还是《中国制造2025》,核心思想即是利用创新的信息化手段,大幅度提升生产效率和资源综合利用率,缩短研发周期,从而降低运营成本,进而带动工业化的整体发展和进步。我们相信,在未来,视频会议也会更加受到制造业厂商的欢迎,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路上,发挥关键性作用。

 

喜欢我们的内容,速速点击右上角“分享至朋友圈”吧!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Polycom官方微信,公众账号查找Polycom或扫描二维码。

swooshes-gray

隐私政策   退订
您的邮箱已成功订阅此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