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VC(可分层视频编解码)技术详解

H.264 SVC技术,在高达20%丢包率的网络中依然可以呈现完美的视频效果!这样让人吃惊的数字不禁引发了我们对SVC技术的好奇,到底什么是SVC技术呢?它有哪些特性呢?让我们一起来一探究竟!
什么是SVC?
SVC,即Scaled Video Coding,可分层视频编解码,是一种能将视频流分割为多个分辨率、质量和帧速率层的技术,是对当今大多数视频会议设备所采用的H.264视频编解码标准的扩展。视频会议设备采用SVC技术来收发由一个小的基极层和多个可提高分辨率、帧速率和质量的其它可选层组成的多层视频流。这种分层方式可以大大提高误码弹性和视频质量,而且对带宽没有很高的要求。此外,一个多层SVC视频流可以支持多种设备和网络。

SVC是一种标准吗?
SVC是对规定设备如何对多层视频流进行编码和解码的H.264视频协议的扩展,是一种获得批准的标准,被称为H.264-SVC。使用H.264-SVC的设备可提高相互通信时的误码弹性。
使用SVC技术进行视频会议有哪些主要优势?
使用SVC技术举行视频会议的主要优势是:提高误码弹性,进而提高在容易发生丢包的网络间传输的视频质量。在可用带宽不能保证的地方或诸如公共互联网等无管理网络中,这点显得特别重要。
与目前市场中现有的诸如LPLR、LPR等错误修正机制相比,SVC具有哪些优势?
即使只有1%的丢包率,如果使用无任何错误修正机制的H.264等标准视频编解码技术,所获得的视频流的质量通常也会大大降低。丢包率高达5%,LPR错误修正机制仍可帮助实现较高的视频流质量。这些机制所使用的误码弹性技术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保护式编码和修正式编码。采用保护式编码技术的编码器(使用标准H.264技术)没有将全部冗余都用在流压缩中,因此提高了丢包弹性,而相应地降低了压缩效率,因此大大降低了视频的质量。而使用修正式编码技术(如前向纠错等)的编码器则可为视频流提供保护,虽然不会降低质量,但是将大大增加所需的带宽和/或延迟。
利用SVC的分层式架构,能在不增加带宽(如保护式编码)的情况下,为视频流提供保护,同时保持很高的质量(如修正式编解码方法)。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无管理网络中传输的视频的质量。当使用SVC时,即使丢包率达到20%,仍保持了较高的视频质量。即使在丢包率高达50%的网络中,也可以采用H.264-SVC标准来提供较高的视频质量,而只需增加极少的带宽(小于10%)。
SVC的主要优势
* 让通过公共互联网参与远程会议的观众可获得高质量的体验,摆脱连接中断、丢包和带宽限制等问题的困扰
* 提供高质量的桌面到桌面会议功能,即使有网络条件或客户端功能等方面的限制
* 可在分布式网络中的MCU间实现出色的连接,即使网络路径容易发生错误
* 可在混合SVC/AVC网络环境中实现绝佳的高质量视频
* 采用简单、高效的MCU方式降低成本 |